对于大部分发烧友入门来说,NAD应该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,因为在玩家选择配置时,对于功放都是秉着有限的预算,尽可能大的推力的心态,而D类功放相较于甲类轻盈的自重,更少的发热量和能耗,更充沛的推力,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,当然D类功放也存在着门槛,那就是容易产生干扰,在听感上表现为底噪,所以D类功放技术对于电路设计、抑制干扰的技术要求较高。
而NAD,应该说是目前HiFi领域内对于数字功放最为钻营的品牌,自然技术上更为完善,最重要的是NAD也是目前HiFi领域内最为创新的一个品牌,对于流媒体串流,跨平台操控的体验都做的非常好。
多年来,个人体验过好几款NAD的功放,基本涵盖NAD的主流型号,NAD的产品线主要分为高端的Master大师系列和Classic经典系列。
Master系列代表着NAD最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,Classic代表着NAD亲民的定位和风格。
M33作为NAD旗下Master系列Hi-END级别的旗舰功放,诠释了NAD的最新的理念和技术,特别是MDC模块化设计,可以说是一款永远不会过时的功放,可以通过模块不断进行功能升级,700W的推力,总谐波失线%,可以说发挥了D类功放的优势又解决D类功放的短板,完全解决了底噪问题,还标配了Dirac Live,所以仅仅M33功放部分的表现足以奠定他的地位,而更重要的是NAD想给予Hi-Fi不一样的操作体验,内置BlusOS系统,支持流媒体串流和跨平台操控 ,尽管在听M33演绎作品时,沉醉的歌声让我已然遗忘了操作对于体验的影响,但是不可否认NAD确实在一众老牌HiFi品牌中更有创新和体验追求的,他让Hi-Fi并没有那么的传统而守旧,媒体中心的设计理念,丰富的网络及本地音源更容易使得新一代的发烧友所接受,你唯一需要的就是用足够的预算带他回家。
当然M33的定位对于一般发烧友确实有点高不可攀,当然推力在那摆着,而NAD M10作为M系列的入门款,同样是高度集成数播和放大器的产品,他的可玩性并不是1+1=2那么简单,换言之体验也远高于一台数播叠加一台HIFI放大器,小巧的外形更符合一般家居环境或者书房的摆置,Dirac Live能够解决家庭客厅、卧室等摆放面临的空间声学问题,这是其他品牌没有的,当然局限性也有,比如摒弃了数播部分的数字输出,换言之这不是一台给极度发烧友,分分钟换配置玩的折腾家,而是一套西装搭配听到地老天荒的音乐爱好者,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音乐爱好者,你想投资一套书架系统,但是对于HIFI器材复杂的堆叠接驳、调试十分烦躁,那M10就是为你量身定制。
而相对于M10,NAD的C700无论在价格和功能上似乎更为亲民,当然参数上相较于M系列肯定是有所缩水,但是缩水的更多的是普通玩家利用率不高,或者器材环境表现差异不明显的部分,所以C700称得上平民版M10,而且操作上不像M10那么激进,取消了所有实体按键,他保留了传统功放的经典旋钮电位器和音源切换按键,但是同样的内置BlusOS系统,支持流媒体串流和跨平台操控,可以低价体验M系列的创新体验。
而对于老派玩家,可能NAD C3050更符合他的品味, ,NAD C3050更多的价值在于他的历史底蕴和收藏价值,当然他的素质也是毋庸置疑的,毕竟同样分属NAD的高端机型,复古韵味和仪式感对于HiFi是永不过时的加分项,就像依然有很多烧友痴迷于模拟的味道,沉迷于黑胶的颗粒感,旋钮的与音乐的交融才是感官与听觉的碰撞,一套精致的书架系统,最终还是定型于听感与格调。
当然NAD的C3050在C系列里也是特殊的存在,复古是因为复刻的型号,虽然C系列大部分都是相对传统的设计,但是高端型号同样会集成BluOS系统,采用MDC模块化设计,比如C389/C399,虽然外形是标准的430机箱,也没有触摸屏设计的激进设计,但是网络串流、蓝牙传输一个不落,而且相较于Master,相同的价格、接近的功能,但是C系列提供了更强大的推力。
总而言之,HiFi是个性的,是富有仪式感的,有些人追求操作的自由便捷,有些人着迷于传统功放VU表的律动,有些人注重最具性价比的表现,有些人追逐最前沿的功能,而这些,NAD都有。
NAD在一众HiFi品牌里一直走性价比路线,双十一的活动力度一向很大,中低端都有小几千的优惠,高端高达近万的折扣,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。